SEIKO在这一路上所展现出来的技术力是毋庸置疑的,那是绝大部份号称专业制表的瑞士表厂 所远远不及的,而这枚9R86腕表正是SD计画的最高成就,因此我们有在这里讨论它的必要。
针对9R86特别发展的特殊产品巧妙地运用了它独特的面盘配置。
Spring Drive(以下简称SD)有可能是近代钟表史上最特殊的一项发明,它研发的目的是要结合机械表与石英表的优点,一般机械表以摆轮的左右摆盪控制走时,但当动力逐渐耗弱、发条扭力变小,便会影响精度,再者动辄28,800vph的震频,也会造成零件损耗,而SD以单向运转的磁车轮代替传统擒纵结构,实质上的优势主要是能在保有石英表精度的前提下兼具发条动力源的强大扭力,扭力大的话比较能驱动多针、结构複杂的功能,有利于发展高阶複杂功能的表款。
现在坊间提到SD的时候常常会引用一项颇为暧昧的资料,说它是SEIKO精工研发了近30年的技术,事实上这个概念虽然的确是在七、八○年代之交的时候提出的,但是到九○年代末实际产品化之间,SD的计画曾经多次被搁置,SEIKO真正投入的研发时数应该是5年左右。回顾SD计画刚被提出的年代,那个时候正是石英技术发展的巅峰;如何将组件微型化和更有效地运用动力是石英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再精进的课题,这点直到今天也不例外,八○年代初SEIKO内部机芯研发的重心自然也集中在这一块,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会发想出SD这种机构并不令人意外,不过SD也只是SEIKO内部众多研发项目中的一个,没多久他们的注意力就转向Solar太阳能动力和Kinetic人动电能,SD计画也因此被搁置。
SD真正再次回到台面上是在90年代以后,不过这个时候SEIKO对它的期望就不再是作为石英机芯的进化型了,当时机械表的复兴已经起来了,表界也逐渐开始精品化,SEIKO重新提出SD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要跟机械表搭上关係,一方面是想要再创造一项独家的技术,让他们在这个新市场中能佔到一席之地。
接下来的十几年间SEIKO打的差不多就是这个话题,不过从结果来看,我们几乎已经可以论定SD无法达到SEIKO一开始对它的期望了,高级表市场已经演化到一个产品的好坏最终无法决定品牌成败的局面了。不过SEIKO在这一路上所展现出来的技术力却是毋庸置疑的,那是绝大部份号称专业製表的瑞士表厂所远远不及的,而这枚9R86正是SD计画的最高成就,因此我们有在这裡讨论它的必要。
Cal.9R86/自动上链/时、分、小秒、日期显示/二地时间、计时码表功能/直径30mm/厚度7.6mm/50石/震频28,800vph/Spring Drive、Magic Lever双向自动上链、导柱轮、垂直离合
Spring Drive实质的巅峰
提到SD的最高成就,有人可能会认为是CREDOR的小自鸣、睿智或是三问表;当然这几款高阶複杂功能都是极为优秀的作品,只是这裡我们对一枚机芯看重的是它的泛用性和扩张性,而SD从一开始就展现出相当强的战略企图,所以9R86这枚基础计时机芯的实质意义的确是更为重大。而从实际产品线的发展来看,2007年9R86的推出也是SEIKO推SD的高峰,后续并持续有新机种推出。
久违了的机械计时机芯
9R86固然是SD的第一枚计时机芯,不过事实上SEIKO在这之前也以经很久没推出机械计时机芯了;9R86之前SEIKO唯一的机械计时机芯只有6S系列,而6S系是1998年他们家刚刚重返机械表战场时推出的,千禧年后搭载6S系的产品逐年减少,等到9R86推出前夕SEIKO的机械计时码表只剩CREDOR的少数几款而已了,因此业界看待9R86的态度,与其说是SD的第一枚机芯、不如说是SEIKO久违了的机械计时机芯。
全部归零的研发
9R86採用了导柱轮和垂直离合,这些配备如今看来已经是新世代计时机芯的基本规格了,不过在机芯推出当时这个基准在业界才正要成型;SEIKO在强调这点的时候追溯到1969年自动计时机芯大战时他们家推出的Cal.6139,这枚机芯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枚垂直离合的计时机芯,不过实际上SEIKO做机械表的Know How在石英革命之后几乎完全中断了,1998年他们研发6S系几乎是从零开始,而6S是水平离合,因此9S86的研发也是全部从头来过。
高阶机芯的架式
SEIKO现役的三枚计时机芯当中,9R86和8R28都是导柱轮 垂直离合,不过如果把归零机构考量进去的话,8R28的机能性可能要更优秀些;6S系虽然是14年前的产品,操作手感却是三枚中最好的。不过跟另外两枚相比,9R86更有高阶机芯的架式,它的板路最洗练,抛光打磨也最漂亮,而且製作难度最高,零件足足有416枚,甚至超越了不少高阶複杂功能,再加上SD本身的稀少性,因此9R86搭配的表款也是三枚当中价位最高的。
万箭齐发的产品布局
9R86在推出的头几年大量地投入多个产品线,除了一开始的GS、G.L.T.和Seiko Spring Drive,还针对9R86特别发展出Izuru、Spacewalk等等几款特殊产品,这些特殊产品巧妙地运用了9R86独特的面盘配置,的确是那几年业界相当值得一提的表款,不过在这之后SEIKO的重心就转往机械表,SD的新产品遂逐年减少;9R86是SD的终极产品,不过在我看来也是SD计画的停损点,在确定9R86仍无法为SD打下市场规模后,SEIKO也干脆地放手了。
9R86更有高阶机芯的架式,它的板路最洗练,抛光打磨也最漂亮,而且製作难度最高,零件足足有416枚。
应该你还想浏览:精工自动机械男表精工seiko手表精工手表配件精工男装手表精工手表大全
表象征的网址
- 本文是万表网对“表象征”的一个导航,非表象征官方网站。如要找表象征手表相关信息,请访问:https://www.wbiao.cn/
万表网专卖原装正品的世界名表,支持信用卡分期付款,正品保证,全国联保,,终身售后保障!
表象征的相关问答
1、粉晶手表象征的意义是什么?做工如何?
答:
粉晶手表
粉水晶--象征意义 爱情之石
可开发心轮促进情感发达的宝石,可帮助追求爱情,把握爱情,享受爱情的宝石。协助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缘,并招生意缘。可以协助深入内心,发现自我提高悟性。促进感情、增进人缘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对导性的吸引力,易于沟通也是爱情石。
A.表头机芯:精工PC21S 机芯
B.电 池:精工SW626电池、索尼SW626或瑞士377电池
C.主 材:粉晶
D.辅助材料:施华洛世奇水晶、人造国产水晶及日本进口档珠
E.扣 链:合金扣或者不锈钢扣,由客户选择
F.外观造型:品牌"Eana",时尚手表、自主研发、原创设计
2、顶级腕表的象征:三问功能
答:1三问表的诞生与代价回顶部
雅典表在三问腕表领域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三问表的诞生
“当一个有教养的人让他的问表打出时间,这其实就是在表现世界的历史。”大约在200年前,当身为物理学家和作家的李希腾伯格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大学城想出这句格言的时候,宝玑先生(Abraham Louis Breguet)正在巴黎为改进问表做着不懈的努力。
能发出怎样的时间信息,以及报时声音是否悦耳,这关乎品牌的形象。问表经历了从两问、“半刻问”机构(即能够打出7.5 分钟的问表机构)发展到精确到5 分钟的“五分问”,一直到可以报出时、刻后,再打出刻后的分钟三问。三问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吉在1750 年发明的,比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品牌的建立还早了5 年。
莫吉发明的三问,已经达到了问表的很高精度。从那以后,问表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机构的改进和小型化方面上。
世界上的第一只三问腕表是由爱彼表制造的精巧的代价
问表以前的形态是在表内安装一个可以被敲响的小铃铛。而宝玑先生通过用钢杆弯成音簧,绕在机芯周围的方法,使问表机构一下子比以前小巧了许多,这也就是现在看到的三问表的基本构造。
1892 年,爱彼表(Audemars Piguet)造出了第一只三问腕表,那是为欧米茄(Omega) 的创始人路易-伯兰特制作的。而三问表的批量生产则是在1910 年,但因价格昂贵妨碍了它的普及。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电灯,但报时的功能并非生活的必需,这恐怕也是三问表不能普及的原因之一。如果事先制作好成品,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卖出去,且常常需要改表壳。因此,三问表仅限于定制,而且只有少数厂家能够生产,其中有爱彼表、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江诗丹顿、哈斯-尼威(Haas Neveux) 和梅朗(C.H.Meylan)。
2珍藏三问表的理由回顶部
积家的三问表报时表声音很清脆珍藏的理由
费时费工的三问表,一般都出自那些大师之手,如詹姆斯-奥贝尔、路易斯-皮盖、威多兰-皮盖或者积家品牌的瑞士创始人安东尼-拉考脱。比三问表结构简单很多的两问或五分问由于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批量生产。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问表曾一度由于一款两问形式而趋于流行,但实际上钟表收藏家们奉若巅峰之作的问表,仅仅是指三问腕表。
1986 年以来,人们在“石英风暴”之后重新对机械结构和复杂功能的追逐启发了Frederic Piguet和宝珀(Blancpain)合作开发了全新的超薄三问机构。随后,爱彼表、雷玛尼亚(Limania)、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之类的厂家也开始生产这种优雅却又极其复杂的三问。虽然三问功能在怀表时期,已经被英国人和法国人推向顶峰,但是只有前面提到的瑞士厂家,才将三问机构升华至腕表机芯上。
尽管现在的腕表制造早已引进了计算机辅助等各种加工手段来生产机械及其零部件,但三问仍为一个例外。三问机构需300 多个零件的制造和组装,而且其效果要满足现代钟表爱好者的期待,每个零件必须在极有耐心的情况下打磨和手工组装到一起。为了获得美妙动听的报时音响,需要制表师甚至乐师的反复调制和试制才能得以完成。
表象征的相关资讯
手表品牌分类
产品分类
瑞士手表
德国手表
珠宝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