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春天,北半球3~4月份,南半球9~10月份,当平均温度达到10℃时葡萄就开始发芽了。
这时候的幼芽非常脆弱,一场春寒或是大雾都足以毁掉大半的幼芽。拥有海洋性气候的波尔多,天气状况就非常地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晨雾。幼芽若是受损就会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虽然在葡萄藤的节点处还是会萌发出新的幼芽,但是从这个新芽眼里长出的葡萄,其品质已然大打折扣。
在北半球的3~8月,南半球的9月到第2年的3月,这段时期是树枝的快速生长期,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水分来补充葡萄树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营养元素是随着水分从葡萄根部被葡萄树吸收的,葡萄藤蔓的长势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整个葡萄树的营养吸收。
5~6月份的北半球,11~12月份的南半球,葡萄准备开花坐果,这时候若是遇到一场大雨一定会导致葡萄授粉失败,并使得产量损失一半,2012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年份。春季直到4~6月份的持续多雨给葡萄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直接导致园内霉病横行,许多酿酒师不得不多次使用防护措施,如喷洒硫化物等;即使在后来的8月份出现了好天气也未能挽回春雨所带来的损失。
虽然如此,不过有时候因过量的雨水损失掉一部分花朵倒也是件好事,因为一棵树上生长的葡萄串数越少,就越能集中营养物质,生长出高品质的果实。不过,这样也可能会造成授粉不均衡,最终使葡萄生长不均,有的已经成熟而有的却还没转色完全。
在北半球的7~9月,南半球的1~3月,葡萄串已经开始成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红葡萄果实从青色转为红色,白葡萄果实从青色变得有些透明或者有的品种变为金色。这时候的天气一定要晴朗温暖、日照充足并且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因为葡萄果实需要温暖的天气及充足的日照才能转色及成熟;葡萄树则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来生成糖分,过量的水分会导致葡萄藤蔓疯狂生长。有时一夜的大雨过后,葡萄枝会长长10~15厘米。这样就会造成葡萄果实的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影响葡萄的最终品质。
在北半球的9~10月份,南半球的3~4月份,葡萄完全成熟,这时候需要充足的阳光、干燥的天气来浓缩葡萄中的风味物质。临收获时的一场大雨可能导致葡萄果实吸收大量的水分,风味物质的稀释会使得葡萄的品质大打折扣;一点点的雨水既能满足葡萄藤生长需要,又能从根部带来微量元素。另一方面,潮湿的气候很可能滋生霉菌,霉菌的滋生不仅仅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且很可能使葡萄酒的风味大打折扣。波尔多2011年9月份的雨水使得部分果实品质受损,只有一部分砂质土壤上种植的葡萄树幸免,因为砂质土壤具有很好的排水功能。而2006年,7月底评测时人们还认为06年比05年这一伟大年份更好,但是后来的8月阴天过多,气温偏凉;9月中旬临近采收时遭遇降雨;接连的打击使得葡萄品质进一步受损,酒农们不得已将采收时间推迟了几天,以此收缩一部分水分。
在北半球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份,在南半球的7~9月份,正处于葡萄的休眠期,这时候葡萄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为明年的发芽做准备,如果温度过于温和,葡萄树便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来积蓄能量,第二年便没有充足的能量发芽。而过低的温度又会使葡萄树生长艰难,很可能会冻伤芽眼造成来年葡萄品质的降低,甚至大量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