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零售业者这一年中的经历和煎熬都有哪些?
销售下滑、互联网+、微营销、去库存、新三板、关店潮、原创等这些字眼,在2015年被不断地提及,成为该年里描摹零售业者发展过程的关键词,可以基本概括出社会转型和行业洗牌时期,珠宝零售业者这一年中的经历和煎熬。
对于记者而言,盘点2015年的中国珠宝零售业,是一次从焦虑和彷徨的心理体验开始的采访之旅。当听到销售下滑已成常态的业者叹息声此起彼伏时,作为行业一份子,相信,每个人都会被这种来自市场的寒冷所触动。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历过前几年市场快速膨胀的人而言,他们会更加五味杂陈。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好似一辆高速行进的列车,当猛然降速后,会产生惯性冲击乃至失控等种种危险情况。
很多人说,危机永远伴生着机遇;或者有人也会引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富有情怀的所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来表达对这个时代的敬畏。从某种意义而言,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秩序,对于行业而言未必是坏事情。在这个冬天,我们守望春天。
正视:集体膨胀,产能过剩
原本商家永远是一群最有正能量和最能有激情和魄力改造世界的群体,只要有机会,这批人的动作幅度往往是最大的,这也促成了今天的因果相连,有什么样的“因”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大家心里明白,其实今天的市场疲软,并不是真的消费乏力,而是我们的商家提前预支几十年繁荣的结果。也有人说,今天的疲软,就是没有专注精神的集体膨胀、搅局的结果。
回顾过去,在珠宝行业,相比加工设计和制造者,数年来,零售商是一个被格外高看的群体。来,常识而言,产业的最大利润被这批人独享;二来,在运作层级上,零售市场需要零售商更加高超的技巧和社会交往能力,也是能真正考验一个企业家水准的战场;还有,零售商更是上中游各级商家的衣食父母,曾被厂家奉若神灵。
所以,在市场火爆的前几年,珠宝企业家们纷纷抓住机遇,试水零售,也正是这群来自珠宝行业的企业家们,或者将产业从上中游硬生生地延伸到下游;或者把几家店铺连锁成几十家甚至上千家,从一个区域跨越式发展到另一个区域,甚至在全国遍地开花;即便对这种神速的扩张有所怀疑的务实者,也在这场做大做强的潮流里被裹挟,哪怕不能跨区发展,在自己家门口的地盘上连锁开设几家店铺也好像是对得起这难得的时代机遇。在这种趋势和心态左右下,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10个年头里,黄金珠宝零售业的快速扩张便成了常态。即使遭遇了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但没有拖垮珠宝零售业,反而在黄金价格不断攀上新高的“黄金热”带动下,让珠宝零售业迎来了更为火爆的扩张,还带动了大批业外投资者的加入。今天看来,所谓的产能过剩,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这批“活力四射”的企业家造就的“金店多于米店”的现状。
简单地想一想:作为奢侈品的珠宝,当供应远远地高于需求时,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同行间的拼杀——你死我活。前几年,每个商家都不会认为这个“冻死在冬天”的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因为市场还是有活力的,只要搞促销,只要服务好,只要管理新,只要模式好,只要品牌亮,只要各种惯常认为的努力做到位了,便能有好的收获。然而,到了2015年,节日促销、价格营销、完美服务等等手段似乎都没有以前灵验了。比如,一个地区里很多传统商场里门可罗雀的状态已经不新鲜了,这直接拖累了其中的珠宝商。没有顾客,再大的本事又有什么意义?前几年纷纷开张的专业珠宝城,成了没有多少顾客的死城。不管愿意与否,关店,成了2015年很多商家不得已的动作。行业销售整体下滑的局面已成定局。几年前,因为没有跟上经济繁荣局面大肆开店的珠宝商今天却该庆幸自己的明智。轻装上阵,成了这个冬天里零售商的共识。于是,在2015年,很多原来还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关店的商家,毫不犹豫也好,经营负担逼迫也罢,纷纷关掉亏损店铺。
反思: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探寻经营下滑的各种思潮纷纷来袭,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思潮便是,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让不思改变、不顺应电商潮流的传统珠宝商“下课”的最直接导火索。事情果真如此吗?
现在还不是珠宝商们能找到答案的时候。不管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借助互联网公众商业平台建立网上销售店铺也好,或者利用微信建立微店铺或者微营销平台也罢,互联网+的时代潮流让传统珠宝商在2015年里纷纷触网,尽管现在销售状况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表明,传统珠宝商正在积极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网上业务的开展一方面也是轻资产、去库存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商家品牌营销推广的方式。
眼下,对于零售商而言,最急迫的事情是如何过冬,不被冻死。
能活下来,不外乎在灾难来临时,首先精神不能垮掉;其次,是现实操作层面上,解决企业存活的融资问题和生存问题。在企业家圈子里,在用各种心灵鸡汤式的自我慰藉方式化解心理上的迷茫和彷徨的同时,绝大多数珠宝商开始以此为契机反思行业和企业的盲目扩张行为的不当,励精图治,关停并转、去库存、轻装重新上路。也有少数不幸者被甩下了这列快速行进时突然慢下来的列车……不论怎样,零售业的生态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很多惯性正在失去效力,正在被无情的市场洗礼,新的商业规则正在形成。一场牵动着很多人生死的大洗牌正在2015年的中国珠宝行业悲壮地上演着,没人能逃脱。
除了轻装上阵,关掉不良店铺,去掉不良库存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对珠宝商生死存亡意义重大的、门槛很低的融资平台——新三板的推出,无论是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还是从解决广大中小珠宝商发展问题层面,均有利于助推行业健康永续发展,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的融资问题。
所谓病树前头万木春。2015年的寒冬论早成定论,身处其中的零售业者惶恐之余,冷静下来,开始反思。新常态、新机遇,对于零售商究竟意味着什么?
仔细想想,一场产业的洗牌,其实,深层次是一次人心的洗牌。安静下来,没有躁动前行的环境,珠宝业者开始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消费者的内心。
人们反思,快速扩张的十年,萝卜快了不洗泥,正是这种集体的膨胀心态导致了今天的困局。当市场供应着同质化的产品,唯一的区别只是摆放位置不同、品牌名称不同而已的时候,难道不早在造就着今天的这一场衰败吗?当看到成长起来的消费者大包小裹地走在异国他乡的商场里大肆购物的时候,难道不正是我们的消费者在表达着他们的对国内市场的不满吗?今天看来,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成为该领域大师级人物和大师级企业者真是凤毛麟角,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失的工匠精神和专注精神。我们很多人喜欢急速繁荣、快速成功,以为都扎到零售业里就能分到大蛋糕,以为一夜之间店铺数量足够多,我们就是珠宝业的大佬。市场的洗牌,就是在用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错了”。当我们意识到我们错了、我们要诚心地改正错误的时候,不正是我们又在为下一次的繁荣奠定基础吗?
引用一个眼下正在踌躇满志,把互联网+和金融+引入到传统珠宝经营领域的珠宝商的话——“我最终还要从空中回到地面,互联网和金融只是我的一种营销和推广手段。”来做结尾。我们可以好好地思考:消费者要什么?我们能给什么?这是一个到处都推崇“干货”的时代,抛开一切虚无缥缈的不实行为,传统珠宝商好好想一想,你真正的“干货”是什么?
猜您喜欢